圖爲烏克蘭軍人在烏克蘭郊區一輛被毀的裝甲車旁站崗。(路透)
俄羅斯軍隊大舉入侵烏克蘭,美國和北約除了口頭譴責和祭出一些實效可疑的制裁,沒有任何保護烏克蘭的實際行動,這讓臺灣人興起了「今日烏克蘭,明日臺灣」之嘆。
印尼鴨農獲台灣孵化機!產蛋率提升收入增 月孵萬隻小鴨羨煞同行
對於臺灣的安全,民進黨政府沒什麼好吹牛的,重點不是在我們有沒有能力扺抗中共的軍事入侵,而是政府都是在期待或仰仗所謂的「國際道義支持」及美國的軍事介入。去年美軍撤出阿富汗,現在俄軍入侵烏克蘭的案例,讓大家知道「國際支持」的不可靠。
去年美軍撤出阿富汗,臺灣人就心有慼慼焉,如今再看到俄羅斯入侵烏克蘭,國人更強烈感覺到,俄烏戰爭和臺海兩岸的局勢相似度極高。不知此時蔡政府和國人看到烏克蘭慘遭戰爭蹂躪,會不會擔心中共一旦動武,臺灣在孤立無援之下能撐幾天。一言以蔽之,這都要歸責於民進黨爲了奪取政權,不擇手段使出臺獨牌,才把兩岸關係搞砸到今天這個局面。
歷經兩次世界大戰的慘痛死傷,舉世各國政府的外交折衝都是以避免兵戎相見爲上。即使歐盟與俄羅斯,美國與中共,都視對方爲「戰略競爭對手」,但美國、歐盟長期以來與中、俄都是透過外交及經濟手段角力,此次俄烏戰爭,美歐也都未出兵至烏克蘭。
臺灣與烏克蘭特別相像。臺灣自中國大陸「分離」,與強調「臺灣屬於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」的大陸隔海相望。烏克蘭則自前蘇聯分離獨立,與懷念前蘇聯榮光的俄羅斯緊鄰。無論從軍力或其他資源相比,臺、烏遠弱於中、俄,這是不可爭辯的事實。
《孫子兵法》有云,「上兵伐謀,其次伐交,其次伐兵,其下攻城。」弱勢方要和強勢方相處,上上之策即是伐謀及伐交,讓雙方能和平相處,不致兵戎相見。烏克蘭自前蘇聯獨立後,一向採取友好俄羅斯的方針,和西方的美歐保持既親又離的模糊關係,因此,和強大的近鄰俄羅斯保持了幾十年的平靜關係。
不料,後來烏克蘭人民投票選出了一個親美歐、北約的政府,讓局勢變得緊張起來。2014年,俄羅斯找個藉口,就動兵拿下了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半島。今年,俄羅斯又在西方各國的各種威嚇下,海陸空大舉入侵烏克蘭,誓言要解除烏軍武裝,推翻親西方的烏國政府。目前擺在世人眼前的,就是烏克蘭人大舉出逃,俄羅斯飛彈火炮打死烏克蘭平民的可怕景象。
而一再誓言支持烏克蘭的美歐各國,如今又在哪裡?除了動動嘴皮子,嗆聲要給俄羅斯前所未見的制裁之外,也未見實際軍事介入。這使得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感嘆地說:「我們被迫孤軍奮戰,保衛國家。」、「誰準備與我們並肩作戰?我沒有看到任何人。」這番話,最值得蔡政府深省。
臺灣由國民黨執政的時期,與中共保持若即若離的交流,不激怒北京,讓兩岸關係平穩。當臺灣人和烏克蘭人一樣,選出了一個口口聲聲「抗中保臺」,把對岸當敵人的民進黨主政,海峽情勢丕變,變成了外國媒體眼中「全世界最危險的地方」,各方都擔心中共會武統臺灣。
看到首都很快就被俄軍攻破的烏克蘭,回頭再看看民進黨政府高喊「抗中保臺」的畫面就特別顯得刺眼。不斷搞臺獨激怒中共的民進黨政府,其實正是在出賣臺灣人的安全與福祉。